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4日 21:03:08
许汉贤
《淳化阁帖》最原始祖本惊现成都以来,引起文物界和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文化艺术价值众说纷纭,现简要阐述《淳化阁帖的》文献艺术价值基本要素: 第一是文化元素 《淳化阁帖》为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是大文化,也是文化核心,文化之根。说文化首指人文,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全帖从历史记载,是北宋淳化三年王著(四川人.殿中侍御史,《淳化阁帖》总编纂官。)奉皇帝赵光义圣旨,从宫里数千百万件的法书中(所珍藏四千年以来的),精选出103人,无名氏2人的书迹墨宝,其中众多代表着中华文化符号,并具有里程碑级人物,如大禹、李斯、王献之、唐太宗、欧阳询、柳公权等,乃至至高无上的圣人,如仓颉、孔子、王羲之等等。本古法帖享有皇权最高规格,集朝廷国力若干年,完成的北宋大国文化“天子一号”工程,即《淳化阁帖》最原始祖本,全帖共分十卷,共420帖,2287行,数以万字,前五卷是历代帝王,名臣,后五卷为王羲之、王献之的行草书。璞玉浑金,字字珠玑。是首部圣旨法帖,为中华文化法帖鼻祖,享誉“汉字书法甲天下,精髓精华在淳化”,经历代朝廷推崇为至高无上的法书“圣经”境界,当之无愧成为中华圣文化文物之最,旷世国宝中圣品。 第二是艺术科学实用元素 千百年来,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以法书“圣经”、以正本清源成为法帖篆、隶、楷、行、草书体的正源,以书法的“命脉”,一脉相承,推动历代书法广泛流行,以法统楷模为导向,促进书法书体艺术美学的发展。 第三是材质元素 “纸”为四大发明之一,《淳化阁帖》最祖本采用的澄心堂纸,是五代南唐开始制造的最优质的纸,精制中不计成本,光是日晒雨淋漂白原料就用了三秋(年)时间,从而达到上乘“雪白如云“绝佳精品,主要工艺有细竹帘抄造等。当朝皇帝李昪十分喜爱,并以宫宴厅“澄心堂”命名,本古法帖用墨为李廷珪墨,李廷珪原名奚廷圭,南唐易水人,当朝的制墨高人,其名气凌驾于前人之上。他制墨选料上精益求精,工艺配方独道,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深得后主李煜的赏识,被任命为朝廷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为李廷珪墨。 第四是稀缺性元素 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在宋代当时就十分珍贵,之后原版原书迹又毁于宫廷大火,祖本遂成绝版,传至乾隆时代,祖本《阁帖》只剩宋太宗赐毕士安一套全本(共十卷),并供奉安放在圆明园淳化轩内,但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毕士安本也化为灰烬,最后一部完整的祖本就这样被毁了,现唯一只有残散的祖本遗留流传于世,(有关专家认为它的稀缺性为凤毛麟角了)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将承载着书法艺术正统传世的真谛。在2012年前未破解《淳化阁帖》最祖本的保真防伪藏码时,未能有硬件证据直接证明许氏本残片为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之前,相关学者专家断言,“北宋祖本早已不存于世,最遗憾的事,今人不可再看到北宋祖本”。其意思现只能见到南宋后翻刻本了。根据《书法》期刊2013年7月总243期摘要清宫考鉴《淳化阁帖》结论之分析,最终确认流传可信的有四种宋代版本,具体排序是:懋勤殿本、佛利尔本、泉州本,最善本,均为宋代翻刻。 第五是历史的影响力元素 《淳化阁帖》的产生虽在北宋期间,但它集中了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前四千年书法艺术的精华,《阁帖》其中卷五首页为蒼頡书法帖(蒼頡乃轩辕黄帝的造字官,汉字发明创造的第一人,本帖中有28 个汉字,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考证,能破译,最早的始祖文字),另有秦相李斯书迹墨宝(秦始皇统一文字期间,创造执行人)法书帖,《阁帖》文字书法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为古代法书“圣经”传承实物,造字圣人仓颉首创“鸟迹书”,撰写的28字经译文破解,有人所称的“炎黄子孙”的正源出处,寻根所朔源就是姓氏草创开始,作为姓氏文化之源,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五千年来延续当下,恩赐于每个人一个文化符号,使每位人有姓有名,上誉祖先,下用子孙,恩泽千秋万代,使人姓氏文化延续“姓排前,名在后”,其影响力上下五千年,空前之最。 第六是正本清源最祖本《淳化阁帖》的本质,聚集文献艺术经济价位 嘉德2010年秋拍,王羲之草书《平安帖》达3.08亿人民币的价位,本帖网上公布应为南宋时钩摹本,完整原帖应九行,共七十四字,现残存四行,剩四十一字,尺寸纵24.5厘米,横13.8厘米。 根据史料考证,法书摹本(唐宋时称响搨、搨本),今称的法书拓本(唐宋时称打本、脱本),因宋朝后期打本制作替代了响搨(搨本),所以,宋元时期就有“打搨不分”的说法,延续明清统称搨本,近代人则将“搨”简化为“拓”。文献描述之响搨,“响亦作向”,是指“悬纸与法帖映而取之,欲其透明毕见”,古文“响”与“晌”字义辑同,意思是借晌(通“响”)午时光,人在暗室对壁向窗作搨(摹),游丝墨线钩描字体轮廓。所以今称的摹本与拓本都是在影书钩轮廓基础上,再次完成两种相同各异的古法传统作品,其中摹本(白纸黑字)与拓本(黑纸白字),作品年份上宋代的均为下真迹一等,若原迹不存,其文献艺术价位视为真品。而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为宋代当朝国家文化工程作品,当然比个人同档次法书家原迹及摹本作品要高端。因为法书家个人法书原迹收录编纂《淳化阁帖》最原始祖本420帖中,首先是法书家的名头跨入里程碑式的提升,个人墨宝书迹载入至高无上的法书“圣经”史册,成为天下书法家法统楷模,流传千秋万代,如王羲之,王献之。《阁帖》中收录二王法帖,共233帖(王羲之160帖),从事实上使二王地位在书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划时代,成为历代忠实的执行“独尊二王,罢黜万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书法之圣,天下第一”的大一统方针,凡与“二王”风格相异的,均降下一品。“二王”书法自然形成书法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山”,真正永恒树立了王羲之书圣地位。 正本清源要讲清楚《淳化阁帖》的本质,最原始祖本为打本(今称拓本)出品,为北宋国家文化工程,完整的法帖鼻祖,具独有划时代开山本质,是正品而不是副产品,与法书家手写真迹同样的本质,均为原始第一手、第一版、第一代作品。笔者数十年在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之考的过程里,经多年的拜访与学者们的交流中,仍涉及了一个纠结的问题,有些学者专业人士认为,只要是拓本就是不值钱的东西,大约要书写才对,不少专家可能是用广义常识概念来套“黑老虎”拓本,只要是老的,不论年份,就先入为主,“清代是箩筐,老货往里装”,这样理解对价值当然就淡了。研究最原始祖本,确实,“名堂高深”,必须术业有专攻,分门别类地研究与探索。详情请见《破解<淳化阁帖>最祖本的密藏码》。 确立一件完整独立的作品,一定与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认识本质因素,比如举例两套古籍线装书:1、《永乐大典》(明代著最大百科全书),出品的正副两部,每部总字数3.7亿,为人工写本;2、《四库全书》(清代著最大的丛书),出品共七套,每套总字数近10亿,也是人工写本。若按照常例共识来说,书籍就是雕版或活字印刷品,不应该是人工写本,所以,不能脱离本质来套共性。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的本质就是打本(今称拓本),《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虽然是古籍线装本,本质是写本,都是常识共性中的个性。正宗本质是正品不是副产品,具有各自的著作权。如以最祖本为底本翻刻为第二代拓本,如以两例写本为标本,制作第二代仿品为复制品,就二代制品价值当然是另外一回事。第三代、第四代就更是另外一回事。 评议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的总价值,必须综合以上五个基本要素,这些元素也是五个之最,不论主价值及附加值,朝廷“天子一号”的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应远超同档次级别书法家个人墨宝的价值。 的确,文物价值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但今当下,文物价值又需要价格来衡量,在很多时候,文化是紧紧嵌入经济社会的,并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只要有经济意义,就更有文化价值,更弥足珍贵。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永恒树立王羲之书圣地位,从而成为圣品。从哲理上讲,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应比法书家原迹还弥足珍贵,两者之间,虽然各具有独立的著作权,因为是最原始《淳化阁帖》祖本的出品,使收录在《淳化阁帖》里,法书家个人的书迹墨宝,升华为国宝中的圣品——至高无上的法书“圣经”,从技法上升为法度楷模,承载着书法艺术正统传世的真谛,功高盖世,为艺库一座丰碑。其文献艺术价值是巨大而不可估量的,对圣品实物,《淳化阁帖》最原始祖本的经济价位,今天又如何评估呢?有可参考的吗?现暂以2010年秋拍摹本《平安帖》的价位3.08亿为参考,《淳化阁帖》最原始祖本,如同样尺寸,估计起码超过《平安帖》价位若干倍。当然,这一切前提必须是真正的最原始祖本,经得起全面过硬检验,市场认可是必须的。 著作知识产权:川作登字-2014-A-00000840 (作者:许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