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图书查真   点击查询
世界华人名人档案库搜索   点击查询

本社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本社新闻

胸藏錦繡 筆走龍蛇 ——王超夫書法藝術淺析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4日 21:03:59

胸藏錦繡  筆走龍蛇


——王超夫書法藝術淺析

 

葉 瑩

 

    書法,作爲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已有上千年的曆史。千百年來書體嬗遞,名家輩出。然而到了上世紀下半葉,随着藝術展覽在的興起,書法也從書齋走向展廳,從閱讀的文字走向視覺的藝術,從“書寫”走向“創作”,從“内容”走向“形式”。于是,書法家們在“傳統與現代”、“内容與形式”的平衡木上行走着,尋找自己的位置與平衡點。王超夫先生也是這樣一位立志在浩瀚的書法藝術中尋找到自身定位的書法家。

王超夫書法:2014年12月4日名山筆會現場作品68x136cm


 

    王超夫先生是位文人,他曾做過記者、編輯,現爲《畫壇》雜志社總編輯、教科文出版社副總編輯。常年與文字打交道,使他作爲書法家擁有一種先天性的文化底蘊,使他更關注于書法的内容性與閱讀性。他的書法除了具有視覺形式上的美,同樣也具有内容意味上的美。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就曾說過:“如果做畫,功夫在畫外。”他認爲他的畫,不如他的字,他的字,不如他的金石,他的金石,不如他的戲。可見,藝術家所應具有綜合性的文化修養。特别對于書法而言,更是如此筆者認爲對于藝術,一部分是技法、筆法方面,屬于技術層面的﹔而另一層面是格調、境界,屬于畫外層面的;如果再進一步深入、升華即是“道”。

王超夫書法(題字):懷玉閣


 

    但書法畢竟是“法”,她有“法則”,有“法度”。王超夫先生自幼便學習書法,其外公許期良是民國川軍團長的少校書記官,亦是博學儒雅之人。從小他便在外公的鼓勵與教導下走進了書法的世界。最早的臨本是《柳公權字帖》和王羲之的《蘭亭序》,也許是緣分,這最早的啓蒙法帖,也深深影響了王超夫先生後來的藝術傾向與風格。

 

王超夫書法《黃河魂》34x136cm

 

    從幼年時的懵懂,到弱冠時的求學,到而立之年的沉澱,再到不惑之年的綻放,王超夫先生的書法之路,走得不算坎坷,但也有着彷徨與踯躅、堅守與探索。書法是他從小的一個夢,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大學時,他雖沒有如願以償地就讀書法專業,卻也有幸接受到了學校開設的正規書法教育,授課老師爲多次在全國書法展中獲獎的呂緻遠先生。清靜的大學生活使他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浸淫于書法的天地。大學畢業後,工作閑暇之餘,他始終沒有放棄這一夢想,在27歲那年他參加了由文化部面向海内外華人舉辦的“龍脈杯全國書畫家作品大展”并獲優秀獎,他的書法開始嶄露頭角,并獲得了各界一定的關注。然而,作爲一位書法家,王超夫先生明白這隻是一個開始,面對藝術界的紛繁與聒噪,保持清醒的頭腦,潛心研習與創作,才能獲得更大的突破。于是,他沉靜下來,沉浸在自己的書法世界中,而這一沉就是近十年。

 

王超夫書法《泰國太美》136cmx68cm 由泰國詩琳通公主收藏

 

    十年磨一劍,2012年他的作品受“望叢古蜀文化節暨第二屆世界蜀商懇親大會”邀請,作爲唯一指定文化禮品,贈送與會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商要員。此時,他的作品較之前更顯穩健成熟,運筆暢然而有法度,筆法多變而不離其宗,筆走龍蛇間,雄健灑脫,暢神盡性。

 

2015年9月18日書畫家代表團成員王超夫等與詩琳通公主合影留念

 

    近幾年,王超夫先生已是功夫在内,名聲在外,享譽國際書壇的知名書法家。參展、獲獎、出國交流、媒體報道頗爲頻繁。2015年9月18日接受泰國王室邀請,參加在曼谷舉辦的“中泰建交40周年暨詩琳通公主60壽辰書畫慈善展”,并與詩琳通公主合影,其書法作品《楊慎詞-臨江仙》拍卖所得捐赠给泰国红十字会,用于扶贫和助学。面對這些榮譽,王超夫先生并不以爲傲,他:,作爲一個走傳統路線、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書家來說,這些都是浮雲,藝無止境,不可自滿,不敢懈怠,要作品好才是真的好! 

 

王超夫書法參加““中泰建交40周年暨詩琳通公主60壽辰書畫慈善展”

 

    王超夫先生的書法屬于帖學一脈,他堅持在傳承中發展和創新,曾習王義之、柳公權、顔真卿、張旭等體勢。其書法生動而有氣勢,溫潤而不失雄健,灑脫而不失法度,靈動而不失沉厚。能楷善草,雅俗共賞,尤以榜書見長。其楷書和榜書遒勁厚重,平正而靈動;其行書和草書灑脫奔放,跌宕而通透。其書法根植于傳統,卻竭力在傳統中求新求變,特别是他的榜書,在形式與構成上下功夫,富有視覺沖擊力,有的還受到了一定現代書風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又是在他對于傳統的理解中生發的。通過長年對古典的心摹手追,王超夫先生在筆墨技法、間架結構、置陣布勢方面進行解構,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語言與藝術風格,并且能夠在這一道路上孜孜不倦,踽踽獨行。